水务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01 简介
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市场产业链,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从水务行业各上市公司水务相关主营构成来看,主要分水供应与污水处理两大方面。该行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属于市政公共服务行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性,行业发展受政策驱动效应明显。从主要环节来看,水务行业又可分为原水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中水与再生水利用等多个环节。
02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8 年-2002年),供水领域随着城市化大力发展,供水市场化比例逐渐开始增加,同时供水普及率也不断升高,到后期城区的全面覆盖。
第二阶段(2003 年-2013年),污水领域不断市场化,资本驱动,内资崛起。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污水处理持续取得快速增长,市场化改革和多元主体涌现。
03 水务企业划分
国有水务企业(央企和地方国企)、外商投资水务企业和民营水务企业。其中,国有地方水务企业最为普遍,多为所在地方原事业单位改制形成,其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以服务所在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为主业,区域垄断性突出,是水务行业的主力军。部分实力较强区域(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的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和央属水务企业一般具有雄厚的股东背景、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并购、合资、参控股、BOT 和PPP 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或国外异地扩张,获取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水务衍生行业拓展成为投资型综合水务企业,对原区域内地方水务企业造成一定竞争。外资水务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水务技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尤其在污水处理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进入中国水务市场数量较少,主要受工艺要求高以及成本效益问题的考量影响,该类技术在国内大范围推广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民营水务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主要通过PPP 模式在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领域参与竞争,面临较大投融资和回款压力。
水务行业头部企业主要有10家。中国水网根据企业的业绩以及他们在资本市场、稳健运营、企业社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公布十大影响力企业为: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04 发展现状
随着环保力度加大,水务行业开始出现衍生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治理和环保力度加大,水务行业出现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泥处置等衍生行业。水务衍生行业项目呈现大型化和综合化特征,对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实力较强的央企或经济发达区域地方国企为水务衍生业务积极参与的主体;一般的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水平,整体参与度不高。
区域由城市扩张至区县及乡镇。此外,经济发达区域的水务行业进入成熟期,相关需求增长放缓,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的区县城市及乡镇地区成为实力较强的水务企业异地扩张的主战场。一方面,区县乡镇之前尚未完全建立完备的供排水管道,准入的物理限制较低,且受制于区域财力不足等因素,外部水务企业在这些区域存在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提升,水务行业对污水处理技术的要求越加严格,技术实力不强且财政实力有限的区域会考虑引入技术先进的污水处理企业。“十四五”期间,随着智能水务技术的提升和行业的深化融合,水务行业将愈加成熟,在黑臭水体治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乡镇供排水等方面具有发展机会。
05 发展趋势
未来水务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外延式扩张、城镇扩张和通过智慧水务提升运营能力。具体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水务企业利用外延式扩张促进深度融合,大中型水务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打破技术及地域限制,拓展业务布局、强化优势地位;二是快速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提质工作,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三是通过智慧水务技术提升水务业务的竞争力,NB-IOT 智慧水表在数据传输安全性、网络覆盖面、传输功耗及人工成本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水表,“供排污”一体化智慧管控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协同管理效应,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将智慧水务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有助于打造智慧水环境,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